工作时间 :(0:00 - 24:00)
24小时服务邮箱:
1029975446@qq.com手机:
+86 13833799929拉线抱箍是电力、通信等工程中用于固定拉线(钢绞线)与杆塔(如水泥杆、钢管杆)的金具,其作用是将拉线的拉力传递到杆塔上,平衡杆塔受力,防止倾斜或倒塌。它是拉线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,广泛应用于转角杆、终端杆、跨越杆等需要拉线加固的场景。
一、结构与材质
1. 基本结构
组成部分:
抱箍本体:通常为半圆环形或圆形钢质箍体,内壁光滑,贴合杆塔外径,通过螺栓连接成闭合环。
拉线连接板: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抱箍本体上,用于连接拉线金具(如楔形线夹、UT 线夹)。
螺栓与垫片:用于紧固抱箍,确认与杆塔紧密贴合,常见为 M16~M20 镀锌螺栓,配弹簧垫片防松。
典型样式:
单拉线抱箍:适用于单根拉线的固定(如普通终端杆)。
双拉线抱箍:设有两个拉线连接板,用于双拉线(如 “X 型” 或 “V 型” 拉线)的对称固定,增强稳定性。
2. 材质
主流材质:
热镀锌钢(Q235 或 Q345),表面镀锌层厚度≥65μm,耐腐蚀(以实际报告为主)性能好,适用于大多数环境。
特别场景:
沿海、高腐蚀地区可采用不锈钢材质(如 304 不锈钢),或表面涂覆环氧树脂防腐(以实际报告为主)层。
二、作用与原理
1. 核心作用
连接与固定:将拉线通过金具固定在抱箍的连接板上,使拉线拉力均匀传递到杆塔表面。
分散荷载:通过抱箍与杆塔的环形接触,将集中拉力转化为杆塔圆周方向的均匀压力,避免局部应力过大导致杆塔损伤。
2. 工作原理
抱箍通过螺栓紧固产生的摩擦力固定在杆塔上,拉线的张力通过连接板传递至抱箍,再通过抱箍与杆塔的接触面传递至杆塔整体结构。
其稳定性依赖于抱箍与杆塔的贴合度和螺栓紧固力,需确认抱箍与杆塔外径匹配(如水泥杆通常为 φ190mm、φ230mm 等标准外径)。
三、安装要点
1. 施工流程
确定安装位置
根据设计要求,在杆塔上标记抱箍安装高度(如距杆顶 500mm~1000mm),需避开横担、爬梯等部件。
转角杆、终端杆的抱箍应安装在拉线张力的反方向一侧,确认受力方向与抱箍连接板一致。
安装抱箍本体
将抱箍的两个半环套在杆塔上,对准连接板方向,穿入螺栓并初步紧固(不拧死)。
调整抱箍位置,确认连接板垂直于拉线方向,且抱箍与杆塔表面紧密贴合无间隙。
紧固螺栓
采用对角均匀紧固法,分 2~3 次逐步拧紧螺栓,确认抱箍受力均匀,避免偏斜。
螺栓拧紧后,螺杆外露长度应为 2~3 扣螺纹,弹簧垫片需全部压平。
连接拉线
将拉线的钢绞线通过楔形线夹或 UT 线夹固定在抱箍的连接板上,确认线夹与连接板孔位匹配,螺栓穿向一致(一般由内向外穿)。
拉线与连接板连接后,需调整拉线张力,使抱箍受力方向与拉线方向一致,无弯折或扭曲。
2. 关键技术要求
尺寸匹配:抱箍内径与杆塔外径误差≤2mm,否则需加垫橡胶垫或铁皮垫片填充,防止抱箍滑动。
防腐(以实际报告为主)处理:
抱箍焊接部位需去除焊渣,涂防锈漆和沥青漆。
螺栓、垫片需为热镀锌件,外露螺纹涂黄油防腐蚀(以实际报告为主)。
拉力测试:安装完成后,应对拉线系统进行预紧,使用测力仪检测拉力是否达到设计值(如 10kV 线路拉线预紧力一般为 8~12kN)。
四、维护与注意事项
定期检查
每年检查抱箍螺栓是否松动、锈蚀,连接板与抱箍本体焊缝是否开裂。
检查抱箍与杆塔接触面是否有磨损、滑移痕迹,若发现间隙或位移,需重新紧固或调整垫片。
防腐(以实际报告为主)用心服务
若镀锌层破损,需打磨除锈后补涂防锈漆,沿海地区建议每 2 年补涂一次。
螺栓锈蚀严重时,需整体更换为不锈钢螺栓或热镀锌螺栓。
特别场景处理
杆塔倾斜时,需先校正杆塔位置再调整抱箍,避免抱箍承受额外弯矩。
冬季施工时,螺栓紧固需考虑温度应力,避免因热胀冷缩导致松动,可采用防松螺母或双螺母锁定。